咨詢熱線:
0596-6626026830年前,年逾六旬的朱熹再抵閩南,任漳州知事。朱熹在此任上僅有一年,但治理有方,深刻改變了漳州的民風民俗,明代《漳州府志》記載:“大儒朱文公來守其郡,講明理學教化。名宦鄉賢彬彬輩出,稱為海濱鄒魯!弊源,“紫陽過化、海濱鄒魯”的美譽便成為漳州歷史的文化標識。漳州民眾感念朱子的功績,把朱子辦公的漳州府衙稱為“紫陽古署”。
朱子思想的哲思與智慧影響深遠。2020年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中便提到“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著莫如欲”,這句話出自朱子的《四書或問》。
在漳州并未久居的朱子深感漳州水仙花的不俗——料峭春寒中綻放,不乏傲雪冬梅的貞烈,但少了冰冷鐵骨,多了溫艷如白玉的品相。朱子著述等身,多次借物言志,寄寓哲思,水仙令朱子感懷頗深,便以《賦水仙花》一詩銘志,表意貞烈獨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追求高潔清雅品性的理想。詩歌傳世,如今我們應該用何種方式吟唱,詠頌古人情懷,涵養今世情操?
水仙是漳州人的“報春花”,為漳州人的春節添香,有朱子之詩加持,更令人覺得不凡。閩南日報社漳州新聞網以春節賀歲為契機,特邀閩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合作為《賦水仙花》譜曲、詠唱,以全新方式演繹朱子《賦水仙花》,詮釋漳州水仙的獨特魅力,傳播閩南文化。
閩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許佩暉表示:“學院在受到閩南日報社漳州新聞網的邀約,覺得是非常好的機會,在傳播閩南文化、朱子文化有責無旁貸的責任。學院派出張琨琨老師、林映釧老師的優秀教師團隊,非常有實力的學生來參與到作品的創作和采訪中,希望對閩南文化的傳播貢獻自己的力量!
《賦水仙花》作曲張琨琨老師有著豐富的創作經驗,她創作的作品多次獲獎,其中《習總書記有雙溫暖的手》獲得第三屆福建省曲藝丹桂獎大賽,福建曲種專業組一等獎、作品《羊群與白云》第六屆百花文藝獎三等獎、閩南語作品《跳火群》獲得第九屆海峽兩岸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暨首屆世界閩南語歌曲歌手大賽金獎。初次拿到朱子《賦水仙花》的時候張老師很受感動,為了凸顯閩南的地域特征她使用了錦歌與南音的元素進行改編。但為了達到通俗易于現代傳唱的效果,精益求精的她又改編了一個新民歌題材版本。
閩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張琨琨老師,分享了她的創作理念。她說,這是一個類似于新民歌題材類型的版本。在曲創作方面,它的旋律就更接近于現代人能夠接受的旋律線。然后以突出它的美為主,同時在后半部分體現水仙花風骨,把它的音調也融入進去。
事實上,雖然不是漳州本地人,張琨琨老師并不是第一次參與閩南文化的再創作與再傳播,她對閩南文化的感知很好地融入在專業的表達中。
張琨琨老師說:“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我也希望它能夠體現一些閩南音調的特征。所以在音階使用方面,我使用了中國傳統的宮商角徵羽與這一個音調體系。同時用了一個我們閩南音樂會用到的偏音,就是變徵這個音。在三首作品都是在相同的一句的地方都把這個元素融入進去了。我也希望它能夠使我們的這首作品能夠表現出來一定的地域的音樂特色!
閩南文化進校園是閩南文化傳播的新樣態,對閩南文化的現代傳播而言有著特別的意義。
張琨琨老師希望作品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她想通過音樂這種形式,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朱子理學,而不是只能從書本上來了解。
張琨琨老師對朱子《賦水仙花》進行了三個版本的創作,她說這三版是一個套曲。張老師把一些相同的元素巧妙地貫穿在這三首作品當中,雖然風格不同,但一個媽媽生的孩子,有相似的長相卻有著不一樣的韻味,有著不一樣的精彩。我們也會陸續推出另兩個版本,請您拭目以待。
最后,我們以這首朱子作詞,張琨琨老師作曲的現代演繹版《賦水仙花》作為新年的祝福獻給各位網民朋友。
凌波仙子送春風,添香賀歲慶華年。
版權所有:漳州圓山水仙花發展有限公司 后臺管理